2009年,西门子(中国)有限企业--Xu Zeliang等--基于开环自激振荡磁通门技术研制出B型剩余电流检测器,其中滤波解调电路采用了2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其输出信号经单片机片上 A/D转换为数字量再由单片机进行处理。
2014年,河北工业大学-武一等--基于磁化曲线的分段线性函数模型,推导了考虑磁芯磁滞效应情况下自激振荡磁通门激磁电流平均值与被测电流之间的关系方程,指出通过合理选择磁芯饱和电流值可以得到与不考虑磁滞效应时相同的关系方程。
2014年,河北工业大学--杨晓光等--对G. Velasco-Quesada 等提出的三磁芯三绕组闭环测量方案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两磁芯三绕组闭环自激振荡磁通门电流传感器。虽然该方案实现了低成本,但满量程±20A 内的测量精度仅为 0.7%。
2015~2016 年,河北工业大学--杨晓光等又对该方案的磁芯和绕组结构进行了改进,但由于未解决上述限制测量精度的核心问题,最终导致优化版的传感器满量程±25A内的测量精度最高仅为0.4%。
2011~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张钟华院士团队基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量限超高精度电流测量仪”(项目编号:2011YQ090004),用5年时间探索基于自激振荡磁通门技术实现直流大电流测量的新方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团队提出三磁芯四绕组方案,研制了600A精密电流传感器,其最高测量精度达到十万份之一以内,达到传统磁通门传感器技术精度。